区域经济重构背景下山东省县域产业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乐陵市为例

2022.04.19 VOL.67 特别报道 作者:韩帅、蒋波、刘刚强 页码page.15-18

摘要

在山东省区域经济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县级城市如何遴选主导优势产业、确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土地供给模式,确定产业空间优化策略,成为本轮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乐陵市为研究区域,依据乐陵市现有产业发展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符合乐陵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并针对乐陵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空间的优化及发展策略,以期对山东省县级城市的未来产业空间优化提供借鉴和引导。

关键词

产业空间优化 产业选择 山东省 县域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trend of accelerated regional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at this round of land space plannings, what’s important for county-level cities is to select leading industries, determine the fu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layout, adjust the land supply mode and determine the industrial space optim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takes Laoling City as the research area,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Laoling City, determines the leading industries in line with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Laol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dustrial space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oling industr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future industrial space optimization of county-level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 Words

Industrial Space Optimization; Leading Industries Selecting; Shandong Province; County

正文

引言

长期以来,山东省经济发展呈现出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特征,百强县市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各种发展要素的重要载体,山东省“诸侯经济”特征中“县域经济总量高、区域经济散装化,整体竞争力下降、后劲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区域经济加速重构的形势和新旧动能转换战略要求下,加快中心城市和经济圈建设,整合县域产业资源,提高优势地区的要素承载能力,构建区域经济协作系统,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成为山东省提高区域整体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共识和发展趋势。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甚至挑战大于机遇的局面,县级城市如何遴选巩固主导优势产业、确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布局,以及调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空间发展策略,成为本轮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尝试以乐陵为样本,剖析县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融入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构建产业选择模型,为县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及产业发展基础

在交通区位上,乐陵市地处鲁冀两省四市交界,从2019年灯光遥感信息来看,该区域也是典型的经济塌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区域。从区域协同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乐陵市均存在进一步边缘化的风险,亟需融入区域经济布局。

乐陵市产业发展优势在于:

(1)属于传统农业大县,农业基础较好,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产品特色非常突出,有国家级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调味品集散地、千年金丝小枣产区等;

(2)制造业小而精,泰山体育、金麒麟机械等产业已占据全国产业细分领域的制高点,形成了以体育、五金机械装备制造、化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是区域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集散中心。

乐陵产业空间存在的问题在于:

(1)产业用地供给过于随意,

一是导致在空间形态上,产业布局分散,马路经济现象严重,尤其是乡镇地区,企业沿路分布的情况十分常见,分布散乱随意,缺乏统筹;二是充裕的产业用地供给导致企业地均产出效益低下,难以倒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小作坊”式企业成为产业空间的常态化组织模式。

(2)产业园区缺乏统筹谋划,集聚能力弱。

城区和乡镇虽然建设有产业园区,但企业入园意愿普遍较低。园区龙头企业带动力和影响力不足,产业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较弱,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虽然现有产业体系门类较多,但是产业链条较短且不够完善,缺少相应的产业配套,导致“木桶短板”现象。

(3)存在大量的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无法使用。

部分僵尸企业仍占据着良好的区域位置难以清退,导致用地闲置和浪费;部分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开工建设,造成已经批复的土地长时间闲置,造成用地浪费。


图1 京津冀鲁主要城市经济联系度(左);区域夜间灯光遥感分析图(右)


2 主导产业选择

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乐陵企业发展情况,挑选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来确定适合乐陵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次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指标:产业贡献率,专业化率,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资金利税率,市场占有率,产业感应度系数和产业影响力系数。对乐陵现有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专家评分来对各个指标赋以权数。最后根据综合得分来确定乐陵的主导产业。[1-5]本次所选取的7个指标都为正向指标,即计算数值越大,说明该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越高。本次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20年《乐陵市统计年鉴》、《德州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的全国投入产出表等。

(1)产业贡献率:产业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衡量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该产业在区域内的产业贡献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产业的规模。


式中WIij为i地区j产业在本地区的产业贡献率;Gij为i地区j产业的增加值;Gi为i地区的工业增加值。

(2)区位熵:区位熵可以反映产业的外向性,可以体现出本地区该产业在大区域或者全国该产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与水平。


SIij即为i地区j产业的区位熵;Gj为全国j产业的增加值;G为全国工业增加值总额。

(3)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可以体现该产业在某一地区的现有生产效率。该数值越高,说明该产业在本地区的生产效率越高,产业的基础技术生产条件特好。


PIij为i地区j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Lij为i地区j产业的现有劳动力总人数,Li为i地区各个产业劳动力人数的总和。

(4)比较资金利税率:比较资金利税率可以衡量该产业现状发展的经济效益,可以体现产业的资产收益情况。


LSij为i地区j产业的利税总额,Li为i地区各产业的利税总额,Kij为i地区j产业的资金总额,Ki为i地区各产业的资金总额。

(5)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即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越高,该产业的发展优势越大。


MIij为i地区j产业的市场占有率,Mij为i地区j产业的销售收入,Mj为全国该产业的销售收入。

(6)产业感应度系数:产业感应度是指若该产业发生变化,其他产业因此产生的感应程度,产业感应度系数计算如下:

(7)产业影响力系数:产业影响力是指该产业发生变化会对其他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产生的影响即为该产业的产业影响力。产业影响力系数计算如下:


R为投入系数逆阵,Rij为R矩阵中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

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是根据全国的各产业的投入产出表来进行计算的,最新公布的全国投入产出表为2017年版,本次产业感应度和产业影响力系数则据此进行计算。

2.2 确定指标权数

指标权数采用专家打分法,具体情况如下。首先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各个行业的单一指标的结果,再根据各个指标的评价权数进行综合,最后得出各个产业的综合评价得分。各评价指标评价权数

综合多个评价指标对现状产业进行分级,满分为100分,根据评价得分进行等级划分。本次设置四个等级。


表1 各评价指标评价权数

第一等级产业(大于80分):在该区域的发展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产业竞争力和带动力强,承担着区域主导产业的功能。

第二等级产业(60-79分):在区域内具有相对的发展优势,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在该区域的关联产业较多,对其他产业拥有一定程度的带动作用,可以作为主导产业或者次主导产业来发展。

第三等级产业(40-59分):虽然其发展优势和市场占有率都比不上前两类产业,但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类产业本身的波动会影响区域发展。该类产业常见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产业,说明该产业有可能上升为主导产业。

第四等级产业(小于40分):不具备发展优势,不考虑作为主导产业。

2.3 评价结果

2.3.1 单项指标评价结果

从区位熵结果来看,乐陵市文教、工美和体育制造业的区位熵为21.61,对比乐陵市现有产业结构,可以得出,乐陵的体育产业有极大的发展优势,在区域层次上具有专业化生产的条件,具备发展优势。另外,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制品在乐陵也已经初步具备了专业化生产的条件。

产业贡献率可以体现出该产业在该区域的规模化生产程度,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文体育制造业以及农副食品加工业在乐陵的产业贡献率最高,产业贡献率分别为28.51%和24.80%,产业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规模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工产业的产业贡献率次之,分别为12.30%和7.07%。从比较劳动生产率来看,化工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及体育制造业在乐陵地区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其中化工产业的生产率最高,为2.76。

从比较资金利税率来看,化工产业的资产收益情况较好,为7.96,乐陵市最高,说明该产业在乐陵的生产情况较好,有较好的利润收益。

乐陵作为一个县级市,在市场占有率上并没有明显优势,从各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上来看,所有行业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明显优势,对比乐陵市的各个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市场占有率最高,为0.18%;体育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次之,分别为0.06%和0.05%。

2.3.2 综合评价结果

从综合得分可得,体育制造业得分为88.4分,农副食品加工业83.7分,化工产业72分。对应乐陵现有产业为分别体育用品制造、食品加工、循环化工产业,三类产业得分最高,可以作为乐陵的主导产业发展。

调味品(食品制造业)、五金机械装备(对应金属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汽车制造业)有发展为主导产业的潜力。其他产业在本次评价不具备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潜力。


表2 乐陵市产业单项指标评价结果表

表3 乐陵市工业综合评价结果表

3 产业体系优化策略

根据主导产业评价结果,同时结合乐陵产业的现状优势,抓住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机遇,对乐陵现有产业体系进行重塑,构建“421”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新兴“体育+”产业的主导地位,扩大发挥农副食品加工的特色优势,以此来构建乐陵的医养大健康产业;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园和五金机械产业园的建设,对传统的化工产业进行升级,实现绿色生产,提升高端五金机械装备制造的生产性能及生产规模,进一步推动乐陵产业的优化和升级[6-9]。

壮大高端装备制造、医养健康、绿色化工和新能源新材料四大先进制造业,强化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新兴产业的兴起可以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乐陵应抓紧发展已经初具发展形态的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医养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兴产业为依托培育发展新动能,力争将新兴产业打造为乐陵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经济增长极,将乐陵打造为鲁西北创新制造高地。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和提升。立足乐陵产业的比较优势,突出乐陵“枣乡味都体育城”的特色名片,着力培育极具乐陵特色的“乐陵品牌”,推动现有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智能化生产,结合乐陵体育大产业,争取实现产业融合。引进新技术以及新材料,在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推动产业的提质增效,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在实现高质量生产的同时争取将传统产业打造成竞争新优势。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两大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依托乐陵鲁北保税物流区和乐达智汇物流园的建设,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冷链物流等。深度挖掘乐陵的红色资源,打造以冀鲁边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体验带,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努力将乐陵打造成特色、优势突出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设农业示范园区。依托区位优势,结合实际发展高效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进农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4 产业空间优化策略

4.1 协同联动,建设区域产业联盟

打造中心引领的区域产业体系,将单兵作战转变为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是应对区域经济加速重构、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塌陷地区崛起、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优先选项。乐陵、庆云和宁津三县市地理相近,体育产业是乐陵市的第一优势产业,也是庆云、宁津的基础产业之一,存在各自为战的竞争关系。通过建设优势互补的体育产业联盟,打造中心-外围的产业空间和产业体系,分享产业链、供应链、技术创新和包装品牌等资源,壮大产业规模,有助于提升整体创新要素产出水平,从而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4.2 完善配套,加快园区化集群化发展

产业集群式发展是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的有效路径,针对乐陵产业分布散乱随意的现状,通过增存并举,建设集聚创新的集群产业空间。一是推动产业进园,以重点园区建设为载体,打造“2+3”千百亿产业集群”,即打造医养健康、绿色化工、调味品、五金机械和食品加工等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核心资源向园区集聚,完善园区配套设施,进一步扩大产业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促进小微企业与新建企业向产业园区的落地;加快现代产业园区服务能力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园区配套体系,不断提高园区吸引力和综合承载力。二是建立产业集群招商目录,做好产业链规划,着力培育领军型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针对链条短板延链、补链,加快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是提高产业要素保障能力,优先保障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严控园区外新增产业用地指标,破除现状马路经济。

4.3 盘活存量,促进产业空间更新升级

推动存量产业空间挖潜更新,严控指标,从根本上杜绝外部产业大范围扩建,随意建设的情况。一是紧控规模,推动产业园区外的产业存量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对于有向园区转移意向的企业可以配套相应的优惠政策及措施,鼓励企业到园区落地。二是加大存量挖潜力度,对于僵尸企业进行清退,对闲置用地进行回收再利用,盘活低效用地,做到产业用地的不浪费不闲置,实现产业用地的有效利用和集约节约,推动产业空间的提质和升级,增加产业空间的地均产值。

4.4 顺应趋势,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发挥农业大县优势,顺应现代农业功能需求,推动农业一二三三产的融合发展。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进一步扩展产业链的前端,实现产业链的拓链延链。加快培育马铃薯、调味品、金丝小枣、优质林果和畜牧等特色农业,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生态化和精品化发展,以特色产业的生产来促进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繁荣发展。谋划一批田园综合体项目,探索农业配套建设用地“点状供地”模型,保障和适应农业新业态和新形态发展需求,逐步搭建起一个集合旅游服务、金融服务、技术服务、流通服务和品牌服务为一体的田园综合服务网络。


5 未来发展展望

对县级城市而言,产业体系和产业空间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区域经济加速重构的环境,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建设用地指标有限的条件下,县级城市如何确定面向2035年的主导优势产业,如何围绕产业体系供给土地要素并优化产业空间,从而在未来区域竞争中保持优势乃至脱颖而出,是当前阶段需要优先考虑的事项。

本文以乐陵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并确定出适合该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对其产业体系和产业空间如何进行优化提出了策略化的建议。但是受限于数据源,不能深入对每个行业进行精准预测,只能从较为宏观的层面的上提供产业发展的引导。在后期的研究中,可以考虑结合大数据分析对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分析和预测。


参考文献

[1] 刘冬,宁治宙,王欣,王福松.基于AHP法的开发区主导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J].建筑技术,2020,51(09):1104-1108.
[2] 周向红,周震虹,高阳.大湘西地区主导产业评价与选择研究[J].经济地理,2020,40(07):133-142.
[3] 李疆接,龙志富,程娜.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0):16-19.
[4] 唐承丽,陈伟杨,吴佳敏,周国华,王美霞,郭夏爽.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空间分布与产业集聚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20,40(04):657-664.
[5] 潘斐,张在旭.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评估研究——以山东省A县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06):203-209.
[6] 何则,杨宇,刘毅,金凤君.面向转型升级发展的开发区主导产业分布及其空间集聚研究[J].地理研究,2020,39(02):337-353.
[7] 曾春水,王灵恩,林明水,王磊.城市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对策——以合肥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38(05):75-79.
[8] 吴敏,黄玖立.省级开发区、主导产业与县域工业发展[J].经济学动态,2017(01):52-61.
[9] 菅青,吴骏.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05):39-44.

作者介绍

韩帅:硕士,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
蒋波:硕士,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
刘刚强:硕士,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分院院长

为您推荐

TOP